当前位置:
400万宣发费撬动5亿票房!陈佩斯《戏台》如何用匠心穿透流量迷雾?
来源: | 作者:意美文化传媒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20 | 19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《戏台》的故事仍在延续,它所激发的戏曲热情、促成的代际共鸣,正在不断传播。

2025年暑期档,71岁的陈佩斯带着《戏台》闯入公众视野。这部投资1亿、宣发仅400万的电影,在《长安的荔枝》等大片竞争中,展现出强劲的票房潜力,预测票房达5亿,截至8月7日已实现3.68亿票房。起初不被看好,被安排在凌晨三点半的 “幽灵场次”,却坐满了感动的观众。这不是简单的票房逆袭,而是一场以匠心对抗资本傲慢的胜利。







PART

01

戏比天大

在资本寒冬种玫瑰




坚守艺术的资金博弈


《戏台》的筹备过程中,曾遭遇投资方五次撤资,导致6000万资金缺口。陈佩斯为保障项目推进,抵押了北京顺义的别墅。面对资方“引入流量明星换取投资” 的提议,他明确拒绝,坚持以艺术品质为核心。黄渤放弃2000万固定片酬,改为票房达标后分账,并自掏150万垫付道具费用,以实际行动支持项目。



极致打磨的细节追求



影片在道具和服装上耗费大量心血。为制作虞姬戏服,团队邀请苏州绣娘精心刺绣,耗时三个月完成。道具组为还原1925年的竹筐,走访七个乡村,其复刻精度获博物馆专家认可,称达到“文物级”水准。黄渤在40度高温下,身着三层戏服连续拍摄八小时,汗水浸透妆容的画面,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专业态度,引发社交媒体热议。



七年深耕的剧本打磨


从话剧到电影的改编,陈佩斯团队历经七年,修改27版剧本。他坚持保留“戏中戏”结构,将《霸王别姬》唱段与民国乱世背景相结合。影片中,金啸天在瓦砾中演唱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片段,引发影院观众强烈共鸣,体现出作品对艺术尊严的深刻诠释。






PART

02

口碑雪崩

观众成为锋利的刀




点映场的口碑发酵



《戏台》点映期间,出现诸多感人场景。有三位天津戏迷为观看点映,乘高铁前往并在肯德基过夜。当影片中黄渤用唐山话演唱“骓不逝兮可奈何” 时,三位老人起身跟唱,带动全场掌声。17天的点映中,此类场景多次出现。猫眼数据显示,影片点映上座率达65%,远超同期大片。早七点场次常现祖孙三代同场观影的画面,观众自发拍摄分享,使抖音#欠陈佩斯一张电影票# 话题播放量突破50亿。



观众自发的传播热潮


北京观众李女士在朋友圈分享带父母观影的感受,称母亲评价这是“这辈子看过最好的电影”,该动态被转发376次。此类真实反馈不断扩散,55岁以上观众贡献了37%的票房,他们带动晚辈观影,形成代际间的文化传播。广州戏迷阿强身着虞姬戏服包场支持,引发年轻人关注拍摄,这些自发产生的UGC内容,助力《戏台》在无热搜加持下,稳居抖音热榜三周。



排片率的逆势上升


《戏台》首日排片率仅5%,天津和平影院经理做出调整,将原本给《喜羊羊》的黄金厅换为《戏台》,结果连续三天满座,场均人次超过同期流量大片。在数据支撑下,院线逐步提高排片,最终排片率从5%升至18.6%,这部曾被质疑为 “老头戏” 的作品,成为暑期档票房黑马。






PART

03

破圈密码 

在传统和现代间架桥




社交媒体的戏曲传播


陈佩斯的孙子在抖音发起#戏腔摇滚挑战#,将《霸王别姬》唱段与《孤勇者》节奏混剪,视频意外走红,吸引00后参与互动,不少人表示“重新认识了京剧的魅力”。B 站UP主“戏曲研究所” 解析片中13种翎子功,引发观众对京剧学习的兴趣,弹幕中 “想报京剧班” 的留言大量出现。



线下场景的沉浸体验


天津大悦城还原电影后台场景,搭建实景戏楼,吸引众多年轻人排队拍照。戏服租赁处人气高涨,22岁汉服爱好者小林在此拍照时,恰逢陈佩斯为白发观众签名,老人感慨“想起当年在天桥看戏的日子”,传统与现代在此刻交融。



代际共鸣的观影现场


上海张教授带9岁孙女观影,孩子起初兴致不高,却被黄渤饰演角色抹猪油渣唱戏的片段逗笑。散场时,孩子主动要求再看一次。此类场景频繁出现,25-35岁观众占比超50%,他们在社交媒体表示,《戏台》展现了“合家欢电影应有的模样”。






PART

04

行业启示

当匠心成为最好的营销




内容价值的市场回归


《戏台》豆瓣评分从8.0升至9.6,而同期部分流量电影口碑下滑。这一对比显示,观众更认可有诚意的作品,真诚的内容表达比刻意营销更具影响力。陈佩斯在路演中提到 “喜剧的内核是悲剧,而悲剧的力量在于真实”,这一观点引发影视行业对创作本质的反思。



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



《戏台》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生命力。00后在B站学习脸谱绘制,抖音#京剧新唱法#挑战播放量破亿,体现出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接受与喜爱。正如陈佩斯所说:“我不是在拍电影,我是在给老祖宗的东西找个新家。”



匠心精神的市场价值


庆功宴上,陈佩斯获得台下五分钟的持续掌声。这位71岁的创作者,用《戏台》证明,在算法主导的时代,对艺术的坚守仍有其价值。影片背后,抵押房产的决心、反复打磨的剧本、演员的敬业付出,最终转化为银幕上的感染力,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
戏还在唱,梦仍在飞

散场的影院中,一位老人起身向银幕鞠躬,这一幕被观众拍下上传,获百万点赞。陈佩斯在采访中看到此视频时动容表示: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,这是所有坚持做真戏的人的胜利。”

 

《戏台》的故事仍在延续,它所激发的戏曲热情、促成的代际共鸣,正在不断传播。在资本波动的市场环境中,这部用400万宣发费撬动5亿票房的电影,以匠心穿越流量喧嚣,为艺术留存了一份珍贵的坚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