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27岁河南姑娘卖豆腐撑起全家:命运抛来烂牌,苦难成为土壤,她用双手改写剧本
来源: | 作者:意美文化传媒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25 | 5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一辆小货车,一声清亮的吆喝,她在乡间小路上载着豆腐和糕点,也载起了整个乡村的情感连接。


清晨五点,太行山下的村庄还在沉睡。27岁的李福贵已经发动她的小货车,载着新鲜的豆腐和各式点心,驶向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唐庄镇的一个个村庄。



“打豆腐的来了!”一声温婉清亮的乡音穿透晨雾,回荡在村道上。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说,这声吆喝不仅意味着新鲜食物的到来,更代表着一个温暖陪伴的到来。


短短一年多时间,这位本名李亚云的普通农村姑娘,在抖音平台收获了超过800万粉丝,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相继报道她的故事。她的故事,没有逆袭剧本,只有泥土里长出的坚韧与光。



PART.01
图片

苦难土壤开出的向阳花



李福贵的家乡南司马村,统一规划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,她家就住在村子西头。门前小院被各式盆栽占据大半,显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。


“我叫李福贵,希望家人都能福气满满、富贵平安”,镜头前的她总这样自我介绍,眼角的笑纹藏着超越年龄的从容。

 


这笑容背后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。父母均患有智力障碍,母亲生活完全无法自理,父亲唯一会的技能只是骑三轮车。爷爷年迈,奶奶几年前去世后,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年轻的李福贵肩上。


初中毕业后,因家庭压力和同学排挤,她不得不辍学打工。端盘子、奶茶店打零工,十八岁的她同时做着几份工作。奶奶的去世让她决心回到家乡,推起三轮车卖煎饼,后来才逐渐转向卖豆腐。



 

PART.02
图片

移动货摊上的乡村情缘



凌晨5点出发,走村卖货一整天——这是李福贵雷打不动的日常。她的小货车成了老人们的“便民服务站”。



不同于普通商贩,李福贵的卖货方式充满温情。她的货车上豆腐、点心、挂面等日常食品一应俱全,价格低廉——西葫芦和卷心菜五毛一斤,凉粉两块钱半盆。无论买不买,她都会递给村民尝一尝,称完重还额外添上一些。



“五块六能抹成五块”,这种“亏本买卖”恰是乡土社会互惠互助的体现。她的本子上记着村民需要的各种商品,下次再来时就捎带过来,还开启“以物换物”,村民用自己的小米、萝卜干换她带来的货。



PART.03
图片

镜头里的乡村温度



2024年初,李福贵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记录生活点滴。没有复杂脚本,没有精致滤镜,她的作品却直击人心。


她的镜头里:帮老人晒麦子时扬起的麦浪,替独居老人拨通远方子女电话,收到老人塞来的煮鸡蛋时她眼里闪着的泪光。这些平凡瞬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暖。



“她的视频里有百万网友在留言区‘认亲’”,网友留言“麻烦帮我看看村东头的王奶奶”、“这场景和我老家一模一样”。通过她的镜头,许多在外打工的子女看到了家中老人的近况,有人甚至因此把“有空再回”从承诺变成行动。



 

PART.04
图片

流量洪流中的情形坚守



随着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的报道,李福贵的人气飙升7月中旬已突破800万。


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,李福贵保持着难得的清醒。多家知名企业伸出合作橄榄枝,均被她婉言拒绝。面对央视镜头,她坦言:“不想消费苦难,只想记录改变”。


她称:“爆火”也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,我就喜欢我刚开始那种卖货,虽然那时候没什么流量,但是我更自在一些。反而有流量之后,我会有一种压力。获得关注后,自己身上多了很多标签,大家说我励志,很多描绘我的词语,但那不是我。



即便被打扰到无法剪视频而崩溃痛哭,她仍坚持不靠“卖惨”博同情。这份清醒与克制,反而让更多人被她的真实打动。

 


PART.05
图片

照亮他人的向日葵人生



卖货归来已是深夜,李福贵还要自己剪辑视频。劳累之余,她仍坚持读书学习,涉猎广泛,甚至包括哲学类书籍。最近,她又开始学起了英语。


路灯下,当被问及未来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时,李福贵对记者说:“我的脾气有点执拗,人家对自己好,也得对人家好。我想成为能照耀到别人的人”。



“像向日葵一样,永远向阳而生”。命运给了李福贵一手烂牌,她却打出了自己的精彩。这句话不仅成为她的人生信条,也鼓舞了数百万在困境中前行的人。


卖完货的夜晚,李福贵在路灯下剪辑视频,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。网友的留言不断弹出:“看到我外婆了,她身体还好吗?”“下次去张村,帮我带箱牛奶给王爷爷”......



她一一记下这些嘱托,嘴角泛起笑意。当被问及学英语的原因时,她只是简单地答,自己也不知道就是觉得知识有用因为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


这个曾因家庭困境初中辍学的姑娘,如今用最朴实的镜头记录着乡村的日常,也让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最动人的样子。



普通人的美,值得被看见。我们所有人,也都可以从李福贵的故事里看到向上的力量、感受生活的热情,就像那句话——“如果一个人活在黎明时刻,而且他正当年少,这就是最好的时光”。